哈尔滨金鱼去哪里放生,哈尔滨普照寺巡礼

她们在监院妙观法师的率领下,不断加强寺院管理,克服种种困难,自1986年以来自筹资金、自行设计,陆续翻修或新建了大雄宝殿、山门殿、钟鼓楼、画廊、藏经阁、僧房、库房等,按...


一、安徽放生草龟在哪里

哈尔滨金鱼去哪里放生,哈尔滨普照寺巡礼

1、普照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邻文化公园,西接极乐寺塔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创建于1985年,是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

2、哈尔滨市原有多处尼众寺院,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了安置寄住于养老院和居士家中的尼僧们,满足她们住庙过宗教生活的愿望,决定拨款40万元将极乐寺塔院东侧划出一块新建一座尼众寺院。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尼众师父们爱国爱教的热忱。她们在监院妙观法师的率领下,不断加强寺院管理,克服种种困难,自1986年以来自筹资金、自行设计,陆续翻修或新建了大雄宝殿、山门殿、钟鼓楼、画廊、藏经阁、僧房、库房等,按她们的话说,就是要为老佛爷兴建一座庄严道场,为哈尔滨增添一处名胜。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凡是常去该寺的香客游人,亲眼目睹普照寺的巨大变化,无不惊叹:这些老师太们真了不起!

3、普照寺座西北朝东南,山门原是牌坊式建筑,落成于1988年。1995年拆除扩建成山门殿,重楼式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高13米,面积145平方米。殿中供奉着弥勒佛、韦陀菩萨及四大天王。其中弥勒佛坐像高5米,手握佛珠,笑逐颜开;韦陀菩萨高2米,手执金刚杵,英姿威武,均由汉白玉雕凿而成;四大天王各高5米,墨玉雕成,饰以重彩,形态逼真。山门殿两侧各开有一扇小门可供游人出入。钟鼓二楼左右峙立,八角形,直径约5米,高11米,飞檐翘角,上覆以黄色琉璃瓦,显得小巧玲珑。与钟鼓二楼相连的是左右各长44米、宽5米、高6米的半封闭的画廊,墙上嵌有四大佛山全景的大型油画。画前砌有1米高的案台,上面依次供奉着108尊观世音菩萨示现的各种形象,墨玉雕就,饰以彩绘,高矮胖瘦不神态各异。寺院供奉的108尊观世音菩萨玉石雕像据说在全国独此一家。上述工程均建于1995年。

4、距山门殿约15米为大雄宝殿,建于1992年。面积394平方米,高5米,重楼式屋顶,飞檐翘角,覆以黄色琉璃瓦,巍峨庄严。“大雄宝殿”金匾高悬,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所题。大门前嵌有二龙戏珠木雕。迈入殿内,只见正面并排供奉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三世佛)坐像,各高2米;背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高5米)和善财、龙女(各高5米)立像;左右供奉着十六尊者(各高5米)和文殊、普贤菩萨(各高约7米)。另外正门两侧供有护法韦陀和伽蓝菩萨,高约8米,身后分别设有钟和鼓。这种布局设置为汉传佛寺所常见,不过令人感到新颖的是:除韦陀、伽蓝菩萨以外的所有造像均采用优质汉白玉雕成,雕工细腻,饰以彩绘,十分庄严;外面罩以雕花木龛,飞檐翘角,三面镶有玻璃。龛内外设有灯光、花瓶等供品,尤显明净高雅;三世佛前嵌有二龙戏珠欢门,观世音菩萨两侧墙上嵌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木雕。地面光洁,蒲团整齐,熏香袅袅,使人置身其中,宛如来到佛国仙境,不由得五体投地,尘虑顿消。

5、从大雄宝殿出来往后走约35米便是藏经楼。原是建于1986年的大殿,1996年改建,不仅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50平方米扩大到378平方米,而且加接两层。四周设有走廊,飞檐翘角,画梁雕栋,古色古香;重楼式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总高19米,登临其上,哈尔滨市区尽收眼底。

6、藏经楼第一层作法堂,用于四众弟子打念佛七或办讲经法会,居中供奉着高5米的毗卢遮那佛金身像;第二层作三圣殿,供奉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身像;第三层为藏经阁,供奉着释迦牟尼金身像,现藏有佛教大藏经。

7、从大殿到藏经楼之间砌有花台,两厢各有一栋僧房,相向而建,宽约7米,长32米,建于1985年。1996年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其上各加接一层,飞檐翘角,屋顶由白铁皮换上了绿色琉璃瓦。二楼设有走廊、阳台,房间全部住人,一楼除住人外,设置有客堂、讲堂、法物流通处、接待室等;一楼地面铺地砖,二楼为木板地,铺有地板革;一般一间僧房约有16平方米,放置两张单人床,两个床头柜以及一个大衣柜,靠窗处安有暖气片;此外每层都设有一间带淋浴头和浴缸的洗手间。给人一种整洁、方便、舒适之感,颇具现代气息。

8、藏经楼右侧为地藏殿、功德堂、延寿堂;左侧为斋堂;左侧画廊背后是一栋宽约6米,长44米的库房。库房左侧开有一个边门,汽车等可从此门出入。左侧僧房后是片空地,目前建有一个锅炉房。

9、以上对普照寺的主要建筑及佛像作了一个鸟瞰式的描述,总的印象是:各建筑虽然是钢筋水泥结构,但看上去如同木结构古建筑一般,吸取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几乎全部造像都由全国著名的雕刻之乡河北省曲阳县的雕刻厂采用优质汉白玉或墨玉雕凿而成,雕工细腻逼真;寺院虽不大,但布局比较合理,殿堂及佛像庄严。

10、目前该寺建筑面积已达3024平方米,耗资约420多万元。由于年逾八旬的监院妙观法师比较懂行,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队的甄选到各种材料的选购、使用都严格把关,精打细算,并日夜监工,全寺三十多位尼僧及众多护法居士的全方位的参与,使普照寺以最低的造价实现了优质的工程,赢得了四众弟子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二、东莞放生微信群

1、普照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短的十年多时间里创建起一座如此规模的寺院,从佛教来说是一种感应,其实更是一种因缘。一是缘于有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好政策,有国家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一是缘于普照寺监院妙观法师德高望重,讲持戒、讲因果、讲修行,凡事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寺院修建与寺院管理一起抓,使该寺形成了良好的道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四众弟子的称誉和支持。十几年来,普照寺虽然修建任务不断,但全寺上下坚持上殿、过堂、接待信众、举办佛事,各项管理井然有序。正是:

2、佛寺巍峨,庄严国土,晨钟暮鼓,欢迎八方来客;

3、道风整肃,净化人心,经声梵呗,祈祷世界和平。

4、(原载《法音》1997年第8期第37页)

5、河北省古为燕赵之地,历史上曾经是中国佛教的重镇之一。在这块土地上不仅诞生过像释道安、僧一行等许多光照千古的高僧大德,还产生过像临济宗那样声震寰宇、影响深远的佛教宗派。尤其是禅宗,与河北有着非常殊胜的因缘。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晚年曾在河北弘法,最后圆寂于此,建塔于此;著名的赵州从谂禅师、临济义玄禅师曾分别驻锡于今石家庄地区的柏林寺、临济寺,举扬宗风,开宗立派,对中国禅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我信佛最早接触的宗派就是禅宗。“文革”中欲觅佛经一读实难。家父与教友切磋佛理,谈的多是禅宗典故。记得他曾举过一个公案:赵州问新到僧:“曾到过这里吗?”回答说:“曾到过”,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回答说:“不曾到过”。赵州仍说:“吃茶去”。过后院主觉得奇怪,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者让吃茶去,不曾到者也让吃茶去?”赵州叫院主,院主答“有”,赵州说:“吃茶去”。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当时虽于其中的禅机如雾中看花,但对赵州和尚却留下深刻印象。

7、在佛教的各种宗派中,禅宗最具有中国特色,发展最快,影响也最广。禅僧有两大传统,一为农禅并重,寓禅于生活;二为行脚参方,传灯于无尽。前者著名的有百丈清规的创始人怀海禅师,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被尊为丛林之楷模;后者著名的有赵州从谂禅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一偈,千百年来在禅界传为美谈。我颇喜欢“行脚”,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旅游。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云游了大半个中国,却没想到要游石家庄,这是因为该地区近百年来佛法式微,寂无所闻。只是近七年在净慧法师的领导下,各项事业才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胜地胜事,蔚为壮观。今年夏天,我有幸胜地一游,感慨良多。故不揣翦陋,笔录观感,以飨读者。

8、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我同净慧法师乘河北佛协的中巴,从北京沿京石高速公路来到石家庄,第一站便是净慧法师住持的赵县柏林禅寺。赵县离石家庄有50多公里,古称赵州,著名的安济石桥(亦称赵州桥)即建于城郊。县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上,耸立着一座七级、高约18米的陀罗尼经幢,平面为八角形,建在一方形石基上,为北宋建筑,据说是现存石经幢最高的一座。绕过经幢走半里多路,便来到柏林寺。

9、柏林寺始建于汉末,隋唐时名为观音院。因院内柏树成林,金元时改称柏林禅寺。清末以来即已名存实亡,唯有二十株千年古柏与赵州塔形影相吊。一九八八年,《法音》主编净慧法师筹组成立了河北省佛教协会,看到柏林寺荒凉景象,感慨无限,于是发大誓愿,力谋匡复。经数年奔波,在海内外诸山大德和众信徒的鼎力帮助下,一座崭新的柏林寺呈现在人们面前。

10、山门上高悬着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柏林寺”匾额。大门两旁挂着净慧法师作的一副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在土红色高大院墙的映衬下,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广漠的时空之中;侧门旁挂着“河北禅学研究所”,则又散发出一丝现代学术气息。一进入山门,则发现它与通常的寺院布局迥异,即没有山门殿或天王殿,全寺主殿“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新栽了许多柏树,其间也参杂着一些历尽沧桑的千年“庭前柏子树”,苍劲翠绿,似乎蕴藏着无尽的禅意。山门左右各建有几间门朝里开的厢房,分别作为客堂、法物流通处,它们又通过宽约5尺、两侧各长百余米的长廊与普光明殿相连,这样即使下雨,在寺内行走也不用打伞。长廊高大,涂以棕红色,显得古色古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