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哪里适合放生兔子,中国天主教民主办教三项制度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在哈

民主办教是中国天主教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推动了具有中国教会特色的办教体制、机制的形成,激发了广大神长教友关心教会事务、参与教会管理的...


一、道教放生功德文疏

1、佛教在线哈尔滨讯2013年7月9日至10日,中国天主教民主办教三项制度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天主教两会主要负责人、一些教区主教共50多人参加会议。

2、2003年3月中国天主教颁布实施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工作条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联系席会议制度》、《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简称“民主办教三项制度”)。10年来,民主办教的理念深入人心,民主办教的实践广泛开展,民主办教的制度不断完善。这次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召开民主办教三项制度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交流分享民主办教三项制度颁布10年来各地教会贯彻落实制度、推进民主办教的做法体会,总结10年来的经验,研究进一步深化民主办教、推动教会健康发展的思路、意见。座谈会达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办教,推动牧灵福传事业健康发展”的预期目的。

3、蒋坚永副局长对各地天主教会推进民主办教、加强自身建设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他指出,民主办教是中国天主教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三项制度”是推进民主办教的重要里程碑,推进了教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各地天主教两会、教区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入推进民主办教。第要加强对民主办教的神学研究,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坚定维护民主办教制度。第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积极推动,深入贯彻,使民主办教落到实处。第要着力培养人才,加强教育,注重引导,打好推进民主办教的人才基础。第要进一步结合实际修订细化各项规章,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探索教会管理和民主办教的制度体系。

4、房兴耀主教、马英林主教分别在座谈会上致开幕辞和总结讲话。他们指出,民主办教是中国天主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对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深化发展,也是办好教会、发展教会的必然要求。民主办教三项制度颁布10年来,各地教会勇于探索、不断实践、积极进取,通过民主办教凝聚了教会力量、促进了教会团结,推动了教会健康发展,拓展了牧灵福传事业。

5、座谈会上大家深入交流分享了各地贯彻三项制度、开展民主办教的具体情况和经验做法,一些地方的好做法引起热烈讨论和广泛兴趣。通过这次座谈交流和经验分享,中国天主教会在坚持和推进民主办教问题上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大家深刻认识到,教会是天主子民的团体,神职人员和教友都负有共同管理教会的责任。民主办教就是要尊重神长教友参与教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充分发挥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积极作用,这符合中国教会的实际需要,也符合梵二会议要求广大神长教友参与教会管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中国天主教会更好地推动牧灵福传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民主办教是中国天主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办好中国教会的有效途径,是办好教会、发展教会的必然要求。民主办教是中国天主教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体现,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推动了具有中国教会特色的办教体制、机制的形成,激发了广大神长教友关心教会事务、参与教会管理的热情,提升了他们的信仰素质和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天主教牧灵福传事业的健康发展。民主办教是凝聚神长教友力量、集思广益办好教会的基本方式,成为推进建设本地化教会、拓展牧灵福传事业的必然要求。

6、座谈会期间,与会的神长教友先后在黑龙江教区主教府座堂、哈尔滨市士课街天主教堂、齐齐哈尔市圣弥额尔天主教堂举行共祭弥撒,并考察当地教务,开展牧灵访问,推动黑龙江省天主教会的健康发展。蒋坚永副局长在哈尔滨期间,考察了黑龙江教区主教府、士课街天主教堂,以及佛教寺院极乐寺、基督教哈里路亚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宗教工作调研,看望慰问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

7、普照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邻文化公园,西接极乐寺塔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创建于1985年,是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

8、哈尔滨市原有多处尼众寺院,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了安置寄住于养老院和居士家中的尼僧们,满足她们住庙过宗教生活的愿望,决定拨款40万元将极乐寺塔院东侧划出一块新建一座尼众寺院。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尼众师父们爱国爱教的热忱。她们在监院妙观法师的率领下,不断加强寺院管理,克服种种困难,自1986年以来自筹资金、自行设计,陆续翻修或新建了大雄宝殿、山门殿、钟鼓楼、画廊、藏经阁、僧房、库房等,按她们的话说,就是要为老佛爷兴建一座庄严道场,为哈尔滨增添一处名胜。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凡是常去该寺的香客游人,亲眼目睹普照寺的巨大变化,无不惊叹:这些老师太们真了不起!

9、普照寺座西北朝东南,山门原是牌坊式建筑,落成于1988年。1995年拆除扩建成山门殿,重楼式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高13米,面积145平方米。殿中供奉着弥勒佛、韦陀菩萨及四大天王。其中弥勒佛坐像高5米,手握佛珠,笑逐颜开;韦陀菩萨高2米,手执金刚杵,英姿威武,均由汉白玉雕凿而成;四大天王各高5米,墨玉雕成,饰以重彩,形态逼真。山门殿两侧各开有一扇小门可供游人出入。钟鼓二楼左右峙立,八角形,直径约5米,高11米,飞檐翘角,上覆以黄色琉璃瓦,显得小巧玲珑。与钟鼓二楼相连的是左右各长44米、宽5米、高6米的半封闭的画廊,墙上嵌有四大佛山全景的大型油画。画前砌有1米高的案台,上面依次供奉着108尊观世音菩萨示现的各种形象,墨玉雕就,饰以彩绘,高矮胖瘦不神态各异。寺院供奉的108尊观世音菩萨玉石雕像据说在全国独此一家。上述工程均建于1995年。

10、距山门殿约15米为大雄宝殿,建于1992年。面积394平方米,高5米,重楼式屋顶,飞檐翘角,覆以黄色琉璃瓦,巍峨庄严。“大雄宝殿”金匾高悬,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所题。大门前嵌有二龙戏珠木雕。迈入殿内,只见正面并排供奉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三世佛)坐像,各高2米;背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高5米)和善财、龙女(各高5米)立像;左右供奉着十六尊者(各高5米)和文殊、普贤菩萨(各高约7米)。另外正门两侧供有护法韦陀和伽蓝菩萨,高约8米,身后分别设有钟和鼓。这种布局设置为汉传佛寺所常见,不过令人感到新颖的是:除韦陀、伽蓝菩萨以外的所有造像均采用优质汉白玉雕成,雕工细腻,饰以彩绘,十分庄严;外面罩以雕花木龛,飞檐翘角,三面镶有玻璃。龛内外设有灯光、花瓶等供品,尤显明净高雅;三世佛前嵌有二龙戏珠欢门,观世音菩萨两侧墙上嵌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木雕。地面光洁,蒲团整齐,熏香袅袅,使人置身其中,宛如来到佛国仙境,不由得五体投地,尘虑顿消。

二、青海鱼苗去哪里放生

1、从大雄宝殿出来往后走约35米便是藏经楼。原是建于1986年的大殿,1996年改建,不仅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50平方米扩大到378平方米,而且加接两层。四周设有走廊,飞檐翘角,画梁雕栋,古色古香;重楼式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总高19米,登临其上,哈尔滨市区尽收眼底。

2、藏经楼第一层作法堂,用于四众弟子打念佛七或办讲经法会,居中供奉着高5米的毗卢遮那佛金身像;第二层作三圣殿,供奉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身像;第三层为藏经阁,供奉着释迦牟尼金身像,现藏有佛教大藏经。

3、从大殿到藏经楼之间砌有花台,两厢各有一栋僧房,相向而建,宽约7米,长32米,建于1985年。1996年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其上各加接一层,飞檐翘角,屋顶由白铁皮换上了绿色琉璃瓦。二楼设有走廊、阳台,房间全部住人,一楼除住人外,设置有客堂、讲堂、法物流通处、接待室等;一楼地面铺地砖,二楼为木板地,铺有地板革;一般一间僧房约有16平方米,放置两张单人床,两个床头柜以及一个大衣柜,靠窗处安有暖气片;此外每层都设有一间带淋浴头和浴缸的洗手间。给人一种整洁、方便、舒适之感,颇具现代气息。

4、藏经楼右侧为地藏殿、功德堂、延寿堂;左侧为斋堂;左侧画廊背后是一栋宽约6米,长44米的库房。库房左侧开有一个边门,汽车等可从此门出入。左侧僧房后是片空地,目前建有一个锅炉房。

5、以上对普照寺的主要建筑及佛像作了一个鸟瞰式的描述,总的印象是:各建筑虽然是钢筋水泥结构,但看上去如同木结构古建筑一般,吸取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几乎全部造像都由全国著名的雕刻之乡河北省曲阳县的雕刻厂采用优质汉白玉或墨玉雕凿而成,雕工细腻逼真;寺院虽不大,但布局比较合理,殿堂及佛像庄严。

6、目前该寺建筑面积已达3024平方米,耗资约420多万元。由于年逾八旬的监院妙观法师比较懂行,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队的甄选到各种材料的选购、使用都严格把关,精打细算,并日夜监工,全寺三十多位尼僧及众多护法居士的全方位的参与,使普照寺以最低的造价实现了优质的工程,赢得了四众弟子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7、普照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短的十年多时间里创建起一座如此规模的寺院,从佛教来说是一种感应,其实更是一种因缘。一是缘于有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好政策,有国家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一是缘于普照寺监院妙观法师德高望重,讲持戒、讲因果、讲修行,凡事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寺院修建与寺院管理一起抓,使该寺形成了良好的道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四众弟子的称誉和支持。十几年来,普照寺虽然修建任务不断,但全寺上下坚持上殿、过堂、接待信众、举办佛事,各项管理井然有序。正是:

哈尔滨哪里适合放生兔子,中国天主教民主办教三项制度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在哈

8、佛寺巍峨,庄严国土,晨钟暮鼓,欢迎八方来客;

9、道风整肃,净化人心,经声梵呗,祈祷世界和平。

10、(原载《法音》1997年第8期第37页)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